2014年下半年,国内二甲醚市场惨遭“滑铁卢”, 2014-2015年间,甲醇产销结构逐步发生了重大改观,大量MTO装置投建开工,甲醇过剩局面逐渐出现转机,甚者局部出现货源短缺的局面。
中国是甲醇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以及进口大国,众所周知,起先甲醇下游在世界各国普遍未甲醛以及醋酸,后期随着对新能源的认知,又加入了几个相关的非传统应用下游产品,如与能源相关的MTBE以及二甲醚和汽柴油掺混等。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走高,国家对于新型能源的推崇,使甲醇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格局逐渐向非传统应用便宜,从2014年统计的历史数据来看,传统需求(甲醛和醋酸)占比37%,而新型能源应用占比仅占20%水平上下,MTO/MTP仅占到7%的市场份额。但截至2015年,传统需求占比已缩减至21%,新型能源应用占比缩减至14%,而MTO/MTP却上升至接近38%水平。另外甲醇燃料上升至14%,而医药农药以及氯甲烷甲氨以及煤制乙二醇以及芳烃综合应用占比不到12%。
随着甲醇制烯烃的崛起,甲醇市场消耗量剧增,而原料价格的持续走高,导致的结果是传统需求以及新型能源成本大幅增加,而终端需求持续疲弱前提下,导致大量传统以及新型能源行业装置停工避险。据金银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除了醋酸装置开工率整体维持在70%外,MTBE以及二甲醚装置较往年开工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二甲醚装置开工率下调幅度最大。据历史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二甲醚装置总开工率接近40%,但步入2015年度,开工率降至33%,进入2016年以来,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国内整体开工率一度降至2成水平,装置开工率的大幅缩减,并未给二甲醚市场带来利好,多数企业顾及其成本以及液化气与二甲醚之间的价差,多无限期停工,另有个别企业装置已开始转让。
曾几何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大量投建,谁能料想二甲醚会走到今日这步田地,成本大幅增加,市场价格惨遭断崖式下跌,行业装置大面积停工,企业利润迟迟入不敷出,由于气醚之间价差的持续缩减,业内人士恐慌情绪带来的后续影响持续发酵…… “二甲醚之殇”并非偶然。
作为曾经最有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到现在成为众人欲抛之而后快的“烫手山芋”,除了缺乏下游应用领域的开发以外,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同样在业内人士心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金银岛对其相关政策带来的影响并不看好,但就是这被众人寄予厚望的“一纸”,自2012年底昙花一现以后,已彻底碾碎了众多从业者的发财致富梦,而支撑到现在的二甲醚多数企业心态也是充满了惶恐、无奈,或忍痛贱卖。但这并不是结束,二甲醚装置利润在连续几年内接连下滑,装置开工率的一路下滑,被众多业内人士解读为借行业低迷时期“甩包袱”、“挤脓包”, 将过去的无节制投建装置时积累的压力释放掉,从而谋求在接下来的二甲醚产业转型“轻装上阵”奠定基础。但仔细想来,倒不如说是二甲醚产业遭遇危机时的应激反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