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曾文2016年钾肥市场应有三盼:一盼进口减量,二盼出口降税,三盼增值减免!据称在新的大合同确定前港口暂停审批氯化钾进口许可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第一盼已经实现。现在我们来继续研究第二盼。借着两会召开,阿杜虽为一介草民,只是钾肥市场里一个小小分析员,但也要在两会之外斗胆提案--钾肥出口降税该提上日程了!
首先谈下为什么提出钾肥出口降税
为什么提出降税?直接的理由其实很简单,行情不好,希望可以获得利好。深层的理由则是钾肥市场的加速市场化,推进更有意义、更有效的供给侧改革。并不是说要求增加出口机会以缓解市场压力就是在保护落后产能,笔者只是希望钾肥行业能够获得更加公平、更加有利的结构改革的环境。
众所周知,跨国资本垄断着全球钾矿,而我国钾盐资源较匮乏,开发潜力有限,过度开发无异于杀鸡取卵,所以笔者本身是认同钾肥出口应当有一定限制的。但同时笔者也认为这种限制不该是一成不变的,更不该是“一刀切”的。
目前尿素、二铵的出口关税已降到了80元和100元,而钾肥还是600元!为了农业生产安全,过剩的尿素和磷铵可以适当出口,钾肥自给不足就要严格控制出口,难道只是这么简单的原因吗?氮、磷、钾三大基础肥料,钾匮乏,可磷也多不到哪儿去,氮也还没扔掉“两高”帽子吧,为什么氮磷出口关税频繁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而钾肥出口关税的调整就总是慢几拍呢?
自给不足不应该是钾肥市场化脚步放慢的理由!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市场化、更行之有效的相关引导机制,既能保护钾资源和钾肥供给安全,又能使我们的钾肥产业在竞争中加速升级,在合作中跨越发展。
其次探讨该如何实施钾肥出口降税
说希望钾肥出口降税,也不一定所有钾肥品种和钾肥企业都要降,而且也可以是临时性的。下面就拿最主要的氯化钾和硫酸钾这两个钾肥品种来初步探讨一下。
氯化钾的确自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国际垄断供应商掌握价格话语权,那么我们高价进口再出口,明显不现实,且在进口大合同的协议下本就有诸多限制;我国钾盐资源储量有限,为确保尽可能长期保证国内用钾安全以及增加与国际垄断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砝码,综上,国产氯化钾的直接出口暂时并不建议。对于氯化钾的“保护”,笔者认为更适合在进口上做文章,在此暂不做讨论。
近几年我国硫酸钾年平均需求量在300万吨左右,而截至2015年年底,资源型硫酸钾的最大产能已经达到约350万吨,再考虑到曼海姆行业260多万吨的产能以及硫酸铵工艺等近50万吨的其它产能计划,可以说硫酸钾已经出现了暂时性过剩。之所以说是暂时性过剩,一方面硫酸钾作为优质肥料,其需求量应会持续增长,一方面市场竞争将导致行业重新洗牌,目前已有曼海姆厂家表示要退出行业。
这个特殊时期,适当降低出口关税,将对硫酸钾近乎崩盘似的低迷行情予以一定的支持。其实我国钾肥的出口环境并不是很好,所以不必担心出口量会过度增加,自然也就不必担心会对国内价格产能太大影响。而且细节上可以再做文章,比如用天然气的企业才可以低关税出口,这样会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再深入些还可以把环保与税率相衔接;再比如实行临时配额制,在获取配额资质上倾向更有活力的企业。总之,通过精密的研究,若合理降低硫酸钾出口关税,获益的主要将会是那些有实力或有潜力的企业,进而培养出一批更具实力、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优质企业,而这并不会影响到必要的行业结构调整。
(阿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