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年,农资行业经历了政策的风云巨变、行业的重重洗礼、市场的跌宕起伏,在保持优势与不断创新中摸索前行。只有总结好过去一年的市场情况,才能把握发展大势,更好地迎接挑战与机遇。本报特策划此系列专题,从化肥、农药、种子、经销商等农资多领域逐一进行梳理总结,希望对业内人士开展今年的工作时有所参考和借鉴。
2015年尿素市场受制于产能过剩、成本大跌、新增产能、内需降低、外贸被动等几大因素,工厂、经销商、贸易商、终端农户均对尿素行情不满,但又无计可施。摆在尿素产业面前的上述难题亟待破解,带着2015年沉重的包袱,尿素产业2016年可谓举步维艰。但值得欣喜的是:2015年氮肥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初见端倪。
效益:巨额亏损形势紧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氮肥产量预计为4670万吨(折纯,下同),同比增长2.5%;尿素产量(实物量,下同)预计为6850万吨,同比增长3%。产能方面,中国尿素产能创历史新高,增加至89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13%,仅西北地区产能增加达255万吨。另据了解,2016~2017年,西北、华北地区仍有超过1500万吨产能计划投产。
2015年受尿素市场供需矛盾继续升级的影响,尿素内贸价格创低位。拿去年12月份来说,国内尿素主流出厂价基本处于1300元(吨价,下同)左右,截至元月中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主产区尿素实际出厂价已调至1200~1230元,在低迷的行情面前,厂家、经销商纷纷“自保”。
记者发现,2014年至今,国内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煤价跌幅达50%以上,对下游行业而言,意味着成本大幅降低,但对尿素企业来说,既受益匪浅,又深受其害。随着尿素出厂报价范围从2014年的1600~1800元回落到2015年底的1200~1300元,行业已经意识到:在供应过剩的状态下,利润在竞价销售中博弈殆尽。
价格持续低下,全行业自然难逃亏损的命运。据统计,2015年1~12月,氮肥行业亏损31.3亿元,仅12月份净亏损额就达7亿元。价格的连续下滑直接导致流通环节冬储意愿下降、氮肥企业开工率下降,可以说负面消息完全抵消了2015年氮肥实现的产销平衡。
同时,2015年,行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集中取消更让氮肥行业雪上加霜:4月20日起全国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0.018元,逐步取消了化肥电价优惠。据了解,享受电价优惠的企业多是单套合成氨产能30万吨以下,也就是尿素产能52万吨以下的尿素生产企业,化肥用电价优惠取消,对部分高耗能尿素企业来讲,成本增加可能不止100元。同时,9月1日起化肥增值税恢复征收,尿素企业成本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出口:有量无利博弈难
据国家海关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共出口各种肥料累计3555万吨(实物量,下同),同比增长20%,出口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氮肥出口量达996.3万吨纯氮,增长12.5%;尿素出口量1375万吨,同比增长1%;硫酸铵出口525万吨,同比增长26.4%;肥料用氯化铵出口98万吨,同比增长74%;氮磷二元肥出口86万吨,同比增长10.9%。可以说,2015年氮肥依然实现了产销平衡,产量增量主要通过出口消化。
氮肥中尿素硝酸铵溶液(UAN)的出口堪称一大亮点。来自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共出口UAN41.14万吨,主要出口国为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比2014年度出口量大幅增长84.1%。业内人士得出的结论是:从需求端来说,UAN可作为尿素、硝酸铵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氮肥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可多关注UAN。
尽管2015年氮肥出口没有预期的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但依然保持了较高增长态势。记者分析,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2015年取消了淡旺季出口关税政策,全年统一关税,旺季出口不再受限,对氮肥出口是个利好;二是由于国内氮肥产量不断增加,而国内需求有限,许多企业都加大了出口力度,使得更多氮肥产品走向了国际市场。但是,出口并没有让氮肥行业“扬眉吐气”,2015年中国尿素出口FOB均价274美元,同比大幅下滑6.49%。其中高点为6月上旬的303~310美元,低点为12月下旬的234~235美元,价差23.45%。
出口量虽然再次达到1300万吨大关,但我们也看到了贸易商一再改变采购策略,外贸博弈无时不在。以印度为例,过去一年中招标达到了9次,且伴随着贸易商无序竞价,中国货源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与2014年相比,2015年尿素离岸价明显被压低很多。统计表明,2014年四季度尿素离岸均价为295美元,而2015年同期尿素离岸均价已跌破260美元。
转型:快马加鞭见成效
众所周知,氮肥行业品种单一,新品种研发和推广滞后。2010年以来,受产能过剩、市场低迷倒逼,氮肥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行业增强了对常规肥高效化、施肥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发展的认识,氮肥生产企业纷纷开展对常规氮肥产品的改性增效,加快氮肥新品种开发步伐,大力发展增值尿素和UAN。
去年完成的《氮肥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南》(初稿)中明确列出:“十三五”要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为目标,减少传统氮肥产品生产,重点发展一些新型高效环保氮肥,如UAN、增效氮肥、硝基复合肥、高效液体肥等,争取提高传统氮肥利用率10个百分点。
2015年9月8日,由氮肥协会主办的2015年硝酸硝铵行业工作会上,企业达成共识:积极发展以UAN 为原料生产高效液体复混肥,农业用改性硝酸铵、硝酸铵钙等产品是硝酸硝铵行业破局的有力举措之一。会议透露,到2020年中国要建设20家年产能在40万吨的UAN液体肥规模企业,实现以840万吨UAN溶液替代1000万吨农用尿素的目的。
元旦刚过的1月7日,氮肥协会与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共同组织的UAN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国内主要UAN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共同拉开了农企合作推广UAN的大幕。
2015年12月,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水溶肥分会召开了一届一次理事会,300多名代表还就以UAN为基础原料的液体复混肥的产、学、研、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上达成的共识是:为了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需要发展增值尿素、UAN等高效氮肥品种,同时也为UAN推广找到了好的办法——液体加肥站。
专家和代表们一直认为,UAN作为高效、绿色、环境友好的优良肥料品种,与农业现代化需求高度契合,相信 “十三五”期间UAN以及其为母体生产的液体水溶复合肥在中国农业市场一定会大有可为。从需求端来说,UAN可作为尿素、硝酸铵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氮肥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可多关注UAN。
众所周知,传统尿素产品由于同质化严重,在产能过剩面前多数企业都在拼价格,而锌腐酸尿素、禾谷素尿素等尿素改性增效品发展势头很猛。据了解,当前增值尿素产能400万吨,产量50万吨,增值尿素产品被认定为高度符合农业部科学施肥、经济施肥理念的新型增值肥料。
链接
2015年印度9轮招标回顾
第一轮:MMTC公司1月27日招标。计划采购80万~100万吨。由于消息过早放出,国际市场报价普涨,大多数出口国报价310~320美元。最终印度以资金问题为由,只达成30万吨尿素采购。
第二轮:STC公司4月10日招标。当时国际尿素主流离岸报价普遍下滑至250~260美元,且投标总量达到190万吨,最低到岸价仅为266美元。在中国抵制低价出口以及印度方面先拿货后付款的情况下,成交量只有33万吨。
第三轮:IPL公司5月9日招标。迫于需求压力,印方计划采购量增加到150万吨。虽然收到总计320万吨外加50万吨可选投标量,但最低到岸价已涨到296美元。印度最终在低于300美元到岸的货源中确定了73.5万吨采购量,仅相当于计划的一半。这次成交量中有49.5万吨来自中国,而且这部分出口订单的执行情况基本折半。
第四轮:印度STC标购不定量尿素的中标6月19日开标,收到约20家贸易商的投标,确定量为197.35万吨,可选量33万吨。
第五轮:7月30日,印度MMTC公司尿素标购截标,此次标购共收到29个标的报价,285万吨的实量,25万吨可选量。最低报价来自Indagro提供的CFR284.44美元/吨(东海岸),6万吨公开货源。
第六轮:印度通过此次招标计划采购100万吨尿素,要求在9月3日之前装载完。这使得贸易商必须在短时间内决定从哪里采购。中国供应商因此面临着一些困难,特别是港口的装运量只有仅仅50万吨。运到西海岸价格合中东离岸价270美元以上的价格被伊朗供应商接受,但阿拉伯地区并不接受,其现货离岸价为287~288美元。
第七轮:9月21日印度IPL尿素招标完成78.4万吨。有报道显示Dreymoor的中标量是25.5万吨,但能够确定的量是19.5万吨,另外6万吨来自Fertrade。其他货源:Global公司9万吨,Ameropa公司6万吨,Samsung公司6万吨,SwissSingapore公司6万吨,Transagri公司6万吨,Valency公司6万吨,Aries公司5万吨,Comzest公司4.7万吨,Koch公司4.2万吨。
第八轮:10月30日印度第八次不确定数量的大小颗粒尿素采购招标中最低投标价在262.79美元到岸,扣除海运费等费用,约合中国250~252美元离岸,再减去关税和港杂等费用约合国内货物到港1430~1450元左右。
第九轮:11月28日印度本年第九轮尿素招标结束。IPL公司公布尿素投标最低到岸价254.44美元/吨,由Dreymoor公司供货,送到印度东海岸,此价位折合中国离岸价245美元/吨。从贸易商标价来看,似乎还是差强人意。至少从中国现有港存情况以及美元汇率上涨的角度分析,国内厂商尚能接受245美元的离岸价,折算人民币集港价1420元。(马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