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从河南油田传来好消息,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表面活性剂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现场试验中取得良好效果。河南油田于2012年1月转注SH6表面活性剂,截至2015年11月,累计增油18.33万吨,提高采收率5.8%。
近年来,上海院把科技攻关重点放在资源多元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高端化技术等方面,并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多项新型煤化工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资源禀赋决定了煤化工可以作为石油化工的一个补充,从而实现能源资源利用的多元化。上海院近年来大力推进现代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开发,并取得重要突破,多项新型煤化工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
上海院开发的甲醇制烯烃技术(S-MTO)成功应用于中原石化60万吨/年MTO工业示范装置。工业运行结果表明,S-MTO技术的甲醇转化率接近100%,乙烯+丙烯选择性显著高于同类技术,乙烯加丙烯的平均碳基收率达到83%,比同类技术高出6~7个百分点,催化剂消耗明显低于同类技术,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上海院开发的甲苯甲醇制二甲苯技术(S-MTX)在扬子石化20万吨/年工业装置上应用成功,标志着MTX技术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商业化运行,为中国石化芳烃装置的“甲基管理”提供了更加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开发的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在湖北化肥建成工业示范装置,产出的乙二醇产品达到国家优级品标准。同时,甲醇制芳烃、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乙苯/苯乙烯等一批新型煤化工技术也在进一步开发中。
上海院将着力减少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统筹“煤—合成气—醇—烯烃/芳烃”技术链开发,力争形成一批技术领先、环境友好的新型煤化工成套技术。
产品结构从基础向高端转化
在节能减排方面,上海院致力于绿色、环保、低碳新技术的开发,包括高效利用碳四碳五、碳九碳十重芳烃、乙烯焦油等石油化工副产资源的增值利用技术,支撑相关领域技术升级。
以碳四资源高效利用为例,上海院开发的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S-OCC)技术在中原石化应用,将原来用作燃料的碳四资源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丙烯和乙烯,碳四的化工利用率从过去的约30%提高到100%,这项技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碳四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在产品精细化方面,上海院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提高高端化学品项目比例,实现产品结构从基础向高端的转化。开发的绿色环保聚酯系列化新产品,提高了聚酯产品的附加值;开发的膜级切片,实现无重金属膜级聚酯生产,可用于生产高亮膜、环保型包装膜及无纺布;开发的涤纶短纤,实现了熔体直纺生产无重金属水刺短纤,比常规水刺短纤具有明显价格优势,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上海院还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作为科研工作重点,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在基本有机原料方面,上海院研发的甲苯歧化成套技术在镇海炼化、上海石化、金陵石化、福建炼化等多家企业得到应用;丙烯腈成套技术应用于安庆石化、齐鲁石化、上海赛科等多家企业,得到积极评价;干气法制乙苯技术在广州石化、巴陵石化、长岭炼化、青岛炼化等企业得到应用,为石化装置副产增值利用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上海院成功开发多项增产芳烃技术:裂解汽油加氢技术成功应用于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装置、武汉石化80万吨/年乙烯装置、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装置;联合开发了国际领先的节能环保芳烃生产技术,并在海南炼化实现工业应用。
他们开发的节能型异丙苯成套技术、苯乙烯成套技术、乙苯成套技术等新一代基本有机原料技术降低了传统大宗化学品的成本,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中,30万吨/年节能型异丙苯技术大幅降低苯烯比,综合能耗比传统技术降低30%,为企业直接降本上亿元。
“我们将通过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增强中国石化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保增长保效益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上海院院长杨为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