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合成氨企业环境守法导则》上周印发,涉及全国范围内的新、改、扩建以及现有的合成氨企业,内容涵盖清洁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守法、污染防治及环境应急管理、环境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措施等,可称为合成氨企业环保指南,是环保部门对企业环保管理的一种新举措。这只是近年来,氮肥行业不断出台的环保政策中最新的一个。
在不断加码的环保政策下,氮肥行业淘汰落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随着环保投入的增大,一些环保无法达标的企业退出市场,为合规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而合规企业也在越来越严厉的环保政策下,加大了环保设施改造、挖潜增效力度,同时加快了产品的提质升级。
环保不行会被淘汰
由于环保法规升级,以及社会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落后的小氮肥企业被迫走上了关停之路。西南有家产能10多万吨的小尿素厂,因气味大、污染大,屡屡被周边居民投诉,甚至发生周边居民堵门停工事件,再加之尿素价格低,企业亏损严重,去年下半年该公司开始以检修为名停产,今年决定彻底停产,退出化肥行业。
“今后这样的情况还将会更多。”《中国化肥信息》杂志主编何晖提出:“小化肥企业规模化淘汰时代已经来临,有四类企业将走在最前面,一是环保历史欠债多、污染重、环保严重不达标企业;二是周边居民反应非常强烈、要求关停搬走的企业;三是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企业,无力再支撑;四是地段升值企业,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过去较为偏僻的小化肥厂如今已靠近城区,地皮大幅升值,没必要再搞化肥。”
加大投入确保达标
“环保政策不断加码,将迫使化工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来提高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水平。所以,化工企业必须立足于当前节能减排的大背景,要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要将环境治理保护作为企业的政治任务,切实保障生产安全环保过关,不让环保卡脖子。”晋煤集团副总经理、煤化工事业部总经理王毅一针见血地指出。
山西晋煤集团总氨年产能1500万吨、尿素产能1200万吨、其他肥料产能635万吨,是我国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之一。近年来,晋煤集团先后在化工企业中推广应用了蒸汽梯级利用、“三废”混燃炉、溴化锂余热回收等多项先进节能应用技术,
环保节能成效显著。其中,吨氨综合能耗累计1316.73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2.26千克标准煤/吨;吨氨入炉煤耗1103.05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14.93千克标准煤/吨;吨氨电耗1165.83千瓦·时/吨,同比下降81.44千瓦·时/吨。
今年上半年贵州赤天化股份公司亏损达1.4亿~1.5亿元。即使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赤天化公司所有的环保装置都是满负荷运行,环保监测次次达标。
“赤天化的老化肥装置是上世纪70年代投产的,企业每年要投资200多万元进行环保改造;新上的煤头化肥装置,为了保证使用最先进的环保工艺和设备,环保投入达几个亿。我们在环保上是舍得投入的,企业亏损,也不能亏环保,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当然,如果政府部门能考量到企业困难,在企业环保上给些经济补偿就更好。”赤天化党群部门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产品向环保型发展
生产方面的环保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现在,氮肥产品也必须向环保型方面发展。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化肥的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1/3以上,过量施用化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魔咒。2010年,环保部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超过工业成为最大的污染源。由于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农业用品普遍使用,水环境遭受污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介绍说,农业大量施肥导致全国农田pH值下降0.5个单位,土壤普遍酸化,发展生态型肥料刻不容缓。
中国化肥信息中心主任陈丽表示,未来化肥产品向环保型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部分重金属是由化肥带入的,今后必须执行更严格的重金属标准,超标化肥不能投放市场;二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化肥企业要多开发缓控释化肥以及测土配方肥,根据土壤特性及作物的需肥规律释放养分;三是发展水溶肥,采用水肥同施,以水带肥,配合滴灌系统需水量仅为普通化肥的30%,而施肥作业几乎可以不用人工,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在肥料的科技创新方面,金正大远远地走在了许多化肥企业的前面。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前些年金正大一直在大力发展缓控释肥,推广种肥同播技术,建成了世界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如今他们又向水溶肥产业发力,随着临沭、贵州等水溶肥生产基地的建成,未来几年,金正大水溶肥生产规模将达到1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