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后甲醇制烯烃规模将达360万吨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周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新型煤化工工程EPC总承包合同。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建成后甲醇制烯烃规模将达到360万吨/年。12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副主任王秀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石化作为石油化工领军企业,在烯烃下游产品生产技术和市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次EPC总承包合同的签署,标志着煤制烯烃产业领域增加了一支重要力量。从产业角度看,有利于实现烯烃原料路线的多元化。
据了解,中天合创项目采用中石化炼化工程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该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2011年10月10日,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产出合格乙烯、丙烯,实现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截至目前装置运行状况良好。
本次签署EPC合同的中天合创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是中石化炼化工程打造新型煤化工一体化产业链的标志性项目。根据该合同,中石化炼化工程的工作范围包括煤气化装置、净化装置、360万吨/年甲醇合成装置、两套18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20万吨/年烯烃催化裂解装置、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环管)、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气相)、12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装置(釜式)、25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管式)、30万吨/年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装置(气相)、1万吨/年甲基叔丁基醚和3万吨/年丁烯-1联合装置等主要生产装置,以及配套空分空压装置、烯烃中间罐区等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的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工作。该合同自签署之日起开始生效,合同约定中交日期为2015年10月30日,合同总额约为186.7亿元。
据了解,中石化炼化工程目前已拥有煤制合成气、合成气净化及变换、煤制天然气(SNG)、合成气制甲醇、甲醇制烯烃(DMTO/SMTO)、煤直接制油、煤间接制油等新型煤化工关键技术,经过统筹优化,已经形成上下游配套完整的技术业务链。在中天合创项目中,中石化炼化工程旗下各参建子公司将首次采用联合总承包模式,成立联合项目管理部,建设一体化生产设施和后勤营地。这一模式能显著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优化资源分配、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利益最大化。
量力而行 有序发展
陈继军
在蛇年收官之际,世界最大煤制烯烃项目——中天合创3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工程总包合同正式签订。此次中石化高调进军煤制烯烃领域,成为继神华、大唐之后又一家建设大型煤制烯烃项目的央企,煤制烯烃又添生力军。项目投产后,无疑将促进中国烯烃原料多元化再上新台阶,不仅有利于中国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将大幅提升中国烯烃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石化进军煤制烯烃示范意义重大。一旦更多实力强大的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瞄准煤制烯烃这块大蛋糕,必将带动包括煤制烯烃在内的非石脑油烯烃规模迅速扩大,在消除我国乙烯工业过度依赖石脑油的潜在风险的同时,提升烯烃产品竞争力。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到2016年底前,我国非石脑油烯烃总规模将达1650余万吨,占比超过50%。
不过,在肯定煤制烯烃对我国烯烃工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有必要提醒企业和投资者:切莫一哄而上!煤制烯烃项目资金、技术和装备高度密集,且不说中石化发展煤制烯烃具有下游产品生产技术、资金、市场和渠道、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即使企业在生产等方面各指标都过关,也还要面对煤价、甲醇与烯烃价格等市场变数。比如,今年四季度,已有外购甲醇制烯烃企业因甲醇价格飙升而出现亏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原料供应风险。因此,意欲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和投资者需量力而行,项目建设合理布局,才能使这一产业实现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