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甲醇汽油的发展还存在着技术路线不确定、产业链互动不畅、销售网络搭建等诸多问题,大规模推广须谨慎。
今年1月,工信部正式通过对山西、上海两地甲醇汽车试点方案的审查。这标志着国家层面甲醇汽车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将为甲醇产品带来新的市场空间。虽然在我国发展甲醇燃料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使用甲醇汽油的条件,甲醇汽油的推广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我国发展甲醇燃料前景广阔
事实上,汽车诞生时就是由醇类燃料驱动的。欧洲是低比例甲醇掺烧技术的发源地,后来由于石油成本的大幅下降,被石油取代。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甲醇成为工业国家首选替代品,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期间建立了200座甲醇汽油加注站,并对100%甲醇做燃料汽车进行了推广。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一直强劲。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中国2012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9%。2005年至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3.6亿吨标煤增长到36.2亿吨标煤,年均增长1.8亿吨标煤。
我国的资源禀赋是“缺油、少气、富煤”,强劲的能源需求和日益增大的环保压力必然引发对能源供应的焦虑。1993年和1996年,我国先后成为成品油、原油净进口国。1999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20%,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升高,2012年进口石油2.85亿吨,进口依存度高达58.7%。在天然气方面,我国自2006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之后几年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快速飙升,2012年进口天然气428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达到28.9%。
截至2013年1月30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其中汽车1.2亿辆,摩托车1.2亿辆。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今年发布的《汽车社会蓝皮书》中称,根据每千户家庭汽车拥有量200辆的指标,中国已于2012年正式步入汽车社会,并且私人汽车增速惊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形势不容乐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近两年我国空气污染情况急速加剧,大面积国土被灰霾笼罩,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因此发展替代能源刻不容缓,对国家能源安全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产国,2012年生产甲醇2650万吨,占全球产能的43%。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甲醇行业产能迅速扩大,从1999年的368万吨扩大到2012年的5200万吨,而以甲醛、醋酸、二甲醚为代表的下游需求持续低迷,导致大量产能闲置。进口甲醇由于以天然气或油田伴生气为原料,价格低廉,对我国以煤为主的甲醇生产造成很大冲击。推广甲醇汽油可以释放过剩产能,延伸煤化工产业链,调整能源结构。
从资源禀赋来说,我国有40%的煤炭属于高硫煤,这些煤不能直接用来发电,却可以直接用来生产甲醇。此外,国内外的跟踪试验均表明,M15即15%以下的低比例甲醇汽油不存在溶胀和腐蚀问题,不用对现有汽车的动力系统进行改造。
甲醇汽油推广面临不少问题
鉴于发展甲醇燃料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国家及各省市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的探索。山西、陕西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甲醇汽车的相关研究工作。2009年7月和11月分别出台的《车用甲醇汽油(M85)》和《车用燃料甲醇》,使甲醇燃料的推广有了国家层面的标准。2012年2月,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山西、陕西、上海实行M85或M100高比例甲醇车用燃料试点,明确了试点工作围绕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基本方向。
虽然发展甲醇汽油前景良好,但我国推广甲醇汽油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规模推广须谨慎。
选择替代燃料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替代燃料的长期可获得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二是替代燃料尽量不破坏已有的工业体系;三是该替代燃料在获取和使用中的综合环境影响,而非单纯考虑车用成本。以甲醇做车用燃料满足前两个条件,影响大规模推广的主要是第三个条件。与其他煤基液态燃料相比,甲醇煤耗相对较低,但水耗较高,生产1吨甲醇约需耗费水资源10吨。而我国煤炭大省一般水资源都缺乏。
甲醇燃料目前在国内还属于新兴事物,以M15、M30为代表的低比例甲醇汽油的国家标准及添加剂、调制方法、输配规范等标准体系尚未健全。高比例甲醇M85和M100的国标虽然已经出台,但由于其不完全燃烧毒性、金属腐蚀性、溶胀性、气阻、冷启动困难等问题,必须对目前的汽车动力系统进行改造,推广的社会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车用甲醇推广的技术路线还不确定,究竟发展高比例甲醇还是低比例甲醇尚未明确。装置规模偏小,远低于国际100万~200万吨/年的规模,生产能耗和水耗都很高,难以支撑大规模应用。
我国甲醇汽油发展还存在着产业链互动不畅、销售网络搭建等困难,甲醇汽油的推广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政府要制定明确的车用甲醇燃料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明确技术路线和推广时间表。对甲醇的运输、储运、加注、排放限制等方面需要加强市场监管,避免监管盲区带来的市场混乱,使消费者放心。在生产项目布局上,应充分考虑煤炭资源、水资源和当地资源的承受力,谨慎选择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