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从吉神化工有限公司传来消息,总投资27亿元的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项目建设进入开车倒计时。目前,来自德国赢创的技术专家已进驻项目现场,紧锣密鼓地进行工艺符合性检查及预开车安全方面的现场监测。
“吉林省以项目建设加快石化行业的结构调整步伐,1-9月份,完成投资5655.169亿元,同比增加10.3%。这些项目完成后,省内化工行业产业链、精细度以及盈利能力都将得到提高。”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吉林石化也是瞄准了汽车橡塑制品的巨大市场潜力,投资32.6亿元,实施年产40万吨ABS项目建设。
“汽车和化工都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吉林省政府制定了汽车、化工融合发展的战略。我们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在结构调整中,把生产汽车专用料作为重要内容。ABS项目建成后,对于提高吉林省汽车专用料配套率、延长产业链条、振兴当地经济,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将起到关键作用。”项目总工程师陆书来说。
紧盯市场消费热点,瞄准有潜力、附加值高的项目进行投资,已成为我国石化企业进行调转的重要方式。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介绍,目前的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量小质高的产品正在成为市场需求增长的主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成为引领未来市场需求的主要方向,市场新的消费热点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目光。
1-9月份的投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石化企业的投资向油气开采、新能源开发、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等领域倾斜。据统计,天然气开采投资增长47.5%;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5.3%;有机原料制造增长23.9%;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制造分别增长51.1%和47.7%,均明显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
轮胎行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高端领域的产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也成为投资领域的宠儿。
正是瞄准这种旺盛的需求,中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50亿元轮胎项目正在加紧实施,一期投资20亿元,生产全钢子午线轮胎300万套;二期投资20亿元,生产半钢子午线轮胎1200万套;三期投资10亿元,生产农用及工程轮胎20万套。
“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达到年产1500余万套轮胎的生产能力。一期工程预计12月竣工投产,可实现产值60亿元、利税9亿元,产品将远销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企业差别化和高端化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公司行政部经理任祥鹏说。
在这些投资项目中,化工装备领域格外抢眼。截至9月份,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加35.3%,而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投资增长幅度高达55.8%,名列增幅榜首。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石油钻采机械、炼油化工设备及通用机械制造为主,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该公司的依托企业——兰州石油化工机器总厂是中国最大的石油钻采机械和炼化设备制造基地。
“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给化工装备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加大投资力度,在兰州新区开工建设了石化装备产业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总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涉及石油钻采、炼化、热加工、换热、新能源和通用机械设备六大板块。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项目负责人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遭遇寒潮,从而也反映出当下市场的惨淡。1-9月份,无机碱行业实际完成的投资同比下降8.4%,磷肥降幅接近30%,其他如甲醇等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从全国范围来看,氯碱和化肥等行业的产品过剩情况突出。目前,这些行业都在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氯碱企业主要向着耗氯产品配套逐步完善,下游产业链逐渐拉伸加宽的方向发展;化肥企业也初步由单一化肥产品向多元化工产品方向延伸,肥化并重、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产能过剩,发展煤化工产品深加工容易得到关联产业的配套支持。化肥企业可以洁净煤气化技术为龙头,以氨醇装置为平台,大力实施合成气深加工,探索发展高端、精细煤化工下游产品,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手段。”山东化肥协会负责人如是说。
鲁西化工集团等化肥企业正是以此为发展思路,以氨醇产品为平台,大力发展合成气深加工,开发建设了双氧水、三聚氰胺、有机胺类产品、硝酸盐类产品、苯胺、甲醛、聚甲醛、甲酸、醋酸及下游产品、工业及食品级二氧化碳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新建成丁辛醇、双氧水、高氟聚合物、己内酰胺等项目,形成煤化工、盐化工一体化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现在,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建成面积已达4平方千米,拥有40多种化工产品,年制造化工装备容器10万吨。”该集团总经理焦延斌说。
“目前来看,产能过剩问题暂时还无法解决,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尚需时日。因此,行业经济增长还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需要企业一起努力克服,确保石油和化工行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祝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