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有机硅材料生产商——武大有机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其投资建设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烷氧基硅烷装置已经开工建设,“地面施工已经开始”,该公司廖俊总经理对记者表示,“一期工程预计将在2009年夏季到来之前完工”。据介绍,整个工程投资将超过1000万美元,将在2010年之前形成约30kt/a烷氧基硅烷生产能力,其后还有可能根据市场情况,进一步扩大到50kt/a规模。
烷氧基硅烷主要作为合成硅烷偶联剂等下游产品的中间原料出现,过去较少作为商品流通,这与此前其下游产业规模较小有关。廖俊总经理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发展,烷氧基硅烷下游硅烷偶联剂、硅树脂、烷氧基封端剂乃至多晶硅等方面的工业化开发已经逐渐展开,未来市场十分光明,对高品质原料的需求会日益增多,该公司决定投建如此大规模的装置,主要是基于对这一市场的信心。
据介绍,该装置将依据更为先进的直接法工艺进行建设,原料成本和建设成本都大幅降低,产品质量比间接法装置有明显提高。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经过近年来不断的改进,该公司目前已拥有约10kt的直接法烷氧基硅烷生产能力,主要供应该公司及周边硅其他烷偶联剂装置作为原料,其技术安全性和装置稳定性已经过长期实践验证,新装置的建设与运行也将有充分保障。目前,该公司与迈图公司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家掌握该项成熟技术的企业。
一家已经采用该公司产品的硅烷偶联剂生产商表示,武大有机硅提供的原料售价确实比自己生产用间接法生产的成品成本还要低。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的偶联剂市场已经较半年前下跌许多,成交也在减少,但由于采用了便宜的原料,目前他的经营还不至于很困难。如果未来两年市场好转,这种便宜的原料又能够大量的稳定供应,他的公司肯定会扩大规模。
这种新工艺最明显的特点是环保,由于生产过程不需要氯的引入与脱除,且生产工序变少了,这套装置未来的废气排放和设备的腐蚀问题很小,几乎不用处理。
中国目前有大约50kt/a的硅烷偶联剂生产能力,产量超过30kt,整个行业每年引入环境的含氯废物在数千吨以上,这些废物引发的问题是长期困扰硅烷偶联剂行业最头痛问题之一。如果直接法的烷氧基硅烷产品能全面占领市场,这些问题有望很快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