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辽宁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到2007年底,COD削减10.28万吨,SO2削减15.68万吨,扣除由于经济发展等因素导致的增量,全年COD和SO2排放总量有望首次实现“双下降”。
辽宁省是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比重大,污染负荷比较重。国家给辽宁省的任务,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五”期末削减12%,化学需氧量削减12.9%,考虑经济增长因素,实际削减比例将会达到50%,污染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辽宁省减排的指标额度相对较大。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辽宁省多措并举,强势推进污染减排。
强化监督调度实施工程减排
辽宁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排工作,专题听取减排工作汇报,并就减排工作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减排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与各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减排纳入对各市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提高了考核分值,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总量减排督察制度,强化对各市污染减排工作的督促和调度。
仅有政府重视,如果没有相应的重点工程作为支撑,实现污染减排目标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辽宁省积极实施工程减排,制定实施了《辽宁省重点区域行业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通过在17个区域、7个行业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今年以来,全省共实施重大水污染治理工程130项,大气治理工程258项,分别削减COD8.26万吨、SO210.51万吨,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截至11月底,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到304天,同比增加4天。辽河流域新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日新增处理能力14万吨,浑河、太子河治理成效明显,全河段COD浓度基本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减排目标
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是辽宁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辽宁省要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根本途径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改造并举,确保在多还旧账的同时不欠新账。辽宁省从控制增量入手推进污染减排,对新上项目执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坚持把总量审核和实施清洁生产作为前置条件,对未明确总量替代方案和未取得总量确认意见的,对没有采用国内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严格控制水泥、冶金、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严格产业政策,全省依法停产、关停小钢铁452家、小水泥30家、小碳素17家;关闭小火电机组30万千瓦;关停造纸、炼油等涉水企业183家,停产治理印染企业20家,淘汰落后造纸产能44.6万吨。
管理减排同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相比,更容易被忽视,而辽宁省在管理减排上下的功夫更大。从高效监管、严格执法和提高服务水平入手,坚持向环境管理水平要效益。加强污染减排指标、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全省已有20余家重点水污染源、15家省直管电厂在线监控数据向省环保局直接传输。首次采取“区域限批”措施,督促一些地方从发展源头控制污染。坚决打击违法排污企业,抓大不放小,先后开展了32家连续3个季度超排的国控重点污染企业、全省特别是辽阳县一批小企业,以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专项整治。截至今年10月,全省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7.5万余人(次),查处环境违法的企业3.3万余家,立案查处了1200多家违法排污企业,取缔、关闭企业55家、停产治理26家、限期治理113家。
对症下药服务企业污染整治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辽宁省也积极主动为企业的污染整治服务,为区域的经济优化发展服务。辽宁在开展32家国控重点废水污染源整治时,为加快企业污染治理进度,专门组织专家成立了整治组,帮助企业研究制定污染整治方案,实行一厂一策,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开展辽阳县小钢铁、小碳素企业整治的同时,与辽阳市共同开展了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研究,规划下一步产业发展方向,以结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推动污染减排的基础上,彻底解决区域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