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0万吨乙烯裂解项目18日在湖北武汉开工奠基。今后5年内,中国将投资300亿元,围绕这一龙头项目在武汉兴建中部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
武汉年产80万吨乙烯工程是中国石油化工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中部地区第一个大型乙烯项目,它的开工对于优化中国石化产业布局,提高石化产业整体实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在开工仪式上说,湖北省和武汉市将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论为指导,努力将这一项目建成一个节约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工程。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武汉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投资为140多亿元人民币,新建年产80万吨乙烯裂解、50万吨裂解汽油加氢、40万吨芳烃抽提、12万吨丁二烯抽提、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30万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0万吨聚丙烯、30万吨乙二醇等生产装置。计划2008年5月底完成总体设计,2010年6月建成热电联产装置,2011年上半年投料试车。
围绕这一项目,湖北省和武汉市早在几年前就编制了打造现代化工新城的总体规划。今年初,武汉市政府明确提出要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集约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业和石油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以年产80万吨乙烯工程为龙头的化工新城,将成为继沌口"汽车城"、青山"钢铁城"和光谷"科技城"之后的武汉制造业"第四极"。
目前,在距武汉市中心30公里的洪山北湖、白浒山地区,划出由武汉绕城公路、316国道与长江围合而成89平方公里的区域,计划总投资300多亿元,在中心区域兴建占地39.4平方公里的化工新城。
化工新城规划面积中,实际建设用地不到一半,非建设用地全由绿化带和湖泊组成。新城与中心城区、大型居住区之间,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东湖、严东湖、严西湖等分布其间,构成了多道生态隔离屏障。
化工新城的主体包括北湖组团和左岭组团两大块。其中北湖团组以现有白浒山深水港和武(汉)大(冶)铁路为基础,重点发展乙烯及关联产业,形成以塑料、聚酯产品为主的化工产业和化工物流业集群,占地30.5平方公里;左岭组团则以无机盐类化工、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吸纳集聚目前分散在武汉三镇的近30家化工企业,占地8.9平方公里。
此前,化工新城的其他前期配套工程也已全面展开。中国石化投资49亿元兴建仪长(江苏仪征-湖南长岭)原油管线,其中一条支线已直抵武汉,年输油能力达1000万吨,通过提高武石化的加工能力为乙烯项目解决原料问题;左岭组团路网改造等项目也在加紧建设。
化工产业是国家和区域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上海、天津、大连等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纷纷兴办化工园区。有关人士表示,武汉化工新城必将构筑庞大的产业链,拉动原油加工、橡胶、塑料等产业,建成后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塑料制品供应基地、最大的生态型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