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二步,建成循环经济基本框架;第三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如何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发挥示范作用?记者日前从市发改委、市经委获悉,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市确定分三步走发展循环经济。
第一步,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治理为重点,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到2007年,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供需矛盾初步缓解,形成一批资源开发和加工产业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为3吨标煤。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80%和85%。循环型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一批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长寿化工园区初步建成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消费成为时尚;初步建立循环经济法规体系框架,全民生态意识明显提高。
按照规划,到2007年,我市将累计投资上百亿元,对废水、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回收再利用,这些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22万吨,减排工业废水2.5亿吨。此外还将在煤矸石发电站、水泥、化工和化肥等行业,投资20亿元推动清洁生产。
第二步,以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建成循环经济基本框架。
到2010年,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为2.5吨标煤;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5%。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一批小城市达到生态城市标准。大部分区县推行无公害化农业生产;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开展清洁生产,北部新区、涪陵太极工业园区初步建成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旅游比较发达,基本建成绿色消费体系。
到那时,我市生态法规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在全社会将形成全民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社会风尚。
第三步,我市将以建设循环型社会为重点,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健全循环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发达的循环经济,建成10个左右生态工业园区,10个左右生态农业示范县,完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以科技为先导、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大见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45%。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生物多样化得到恢复;50%左右的城市逐步实现生态化、园林化,建成山川秀美新重庆。